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华诗词创作学科”建设暨国家重大项目成果(2)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1种,是民国词辑录、总目制作、词人小传撰写等研究的重要文献来源,为民国诗词社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钟振振教授指出,中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

51种,是民国词辑录、总目制作、词人小传撰写等研究的重要文献来源,为民国诗词社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钟振振教授指出,中国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后代为前代修史,修史的前提是史料,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文献。文学史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民国文献是做民国文学史的基础工程,大量的稿本、抄本需要抢救。民国的旧体文学非常灿烂辉煌,却被新文学家排除视野和研究。现在回过头来纠正过去的偏失,是学术思想的进步。对民国旧体文学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是对历史的肯定,是功德事业。 三是编撰《民国词话全编》,推动民国词学理论批评的发展。《全编》为首次对民国词话的全面整理,字数逾1000万。不仅是对当前唐圭璋、张璋、朱崇才、葛渭君、屈兴国等人所编词话丛编的有益补充,也是对民国话体文学批评文献的首次整理。《全编》对词话史、词学批评史以及民国词学等研究的深入,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意义。 四是编纂《民国诗词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推动民国诗词学术史研究的全面展开。该项目主要以出版、研究民国时期诗词学文献珍本为中心,选取民国时期诗词研究、诗词选、诗话、词话等著作中的珍本进行考据、提要、评识,并加以校勘、整理、研究。民国诗词学文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重刊,研究者不易全面获得,不利于民国诗词学术史研究的全面展开。该成果的出现,大大扭转了这一局面。 同时,与会专家还针对曹教授将要启动的《全民国旧体诗》、已经启动的《全民国词(第二辑)》、正在进行中的《民国诗集丛刊》《全民国诗话》《民国旧体文学史料丛刊》《民国旧体大系》等项目在文献收集、整理方面提出了建议。彭玉平教授认为,《民国诗集丛刊》在编撰时要考虑到研究者的情怀,注意文献的完整性,多收序、跋,多收同一作者诗集的不同版本,以利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邹西礼先生和扬州大学朱德慈教授认为,《全民国旧体诗》的文献收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民国文献情况很复杂,有专著、报刊、杂志、未出版的稿抄本等,民国诗集有已刻的,也有未刻的,这些海量文献分散在全国各大、小图书馆及学校甚至为私藏,一些小型图书馆所藏书目无上限,且未编目,需实地走访。有鉴于此,在收集民国文献时,视野一定要宽。 二、关于“中华诗词创作学科”的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大学筹建“中华诗词创作学科”“中华诗词创作学院”,建设“中华诗词创作与研究中心”,于当前的诗词创作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之一,有助于实现中华诗词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和繁荣。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林峰先生指出,自建国以来,学校的诗词教育就局限于朗读背诵和分析鉴赏,仿佛诗词创作就是古人的专利,而非当今学子之功课。诗词创作一直沦落于教学之外,甚至至被很多人视为异种怪胎。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苏复兴,再到现在的逐步繁荣,中华诗词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现在中华诗词已在民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当下从事诗词创作的人数已达二三百万之众。但作为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比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上海大学筹建“中华诗词创作学科”,让诗词创作走进大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有利于中华诗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和繁荣。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先生也认为,古人所创作的优秀经典作品不应成为我们当代诗词故步自封的理由,用旧体诗词完全可以表达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中华诗词创作学院”的成立,体现了一种担当,会提高全社会诗词创作的水平,必然会带来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高潮。 意义之二,有助于培养诗性的君子人格和审美能力。彭玉平教授认为,新时期所谓的文化复兴、文化自信都是载体,最终要落实到人格的养成。学诗,是诗教的一部分,诗教是更大的任务。“中华诗词创作学院”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学诗、写诗进行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一种诗性的君子人格,这才是诗词创作的主要目的。玉林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黄健云教授认为,学习古诗词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础,古诗词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为人处世方式、智慧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诗词,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欣赏、批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爱好。 意义之三,有助于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戴福明董事长在发言中指出,北京博思创成公司正在打造中国传统文化k12教育平台(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并且在2018年以前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支持。2018年,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上海大学成立“中华诗词创作与研究中心”,建设“中华诗词创作学科”,将会给k12教育平台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和动力。如今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古诗文所占比例非常高,百分之九十都是诗词。今天的语文教材改革,诗词是核心。诗词进入课堂和每个家庭,诗词写作成为学生必备的创作能力,一定会很快发生。上大此举,将推动中华诗词创作进教室、进家庭,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0/0629/339.html



上一篇:至情孝道与神圣忧思——品读何庆良的散文
下一篇:“2016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完美落幕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