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对我国青年人口迁移的影响及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该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导向下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对我国青年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宏观数据分析,描述大学生就学及就业迁移特征和变化趋势;而后从

该课题主要采用理论导向下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对我国青年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宏观数据分析,描述大学生就学及就业迁移特征和变化趋势;而后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建立起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两个经济模型,并通过计量分析揭示迁移规律;最后实证探讨政府招生政策与迁移特征的关联,提出政策改进方案。

研究认为,第一,在省属高校招生计划调控上,避免少数省份承担过重的跨省公共服务压力;第二,探索在省属高校中设置差异化学费体系的可能性;第三,中央政府对各省的省属高校招收外地生源进行一定的补贴;第四,在中央直属高校招生计划的调控上,中央政府可能需要通过经济、财政、行政等综合手段,对高校跨省招生名额分配的具体行为做出指导和干预;第五,在高校设置上,加大中西部地区自身高校的竞争力和招生规模,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本地就学来增加他们留在本地就业的可能性。

由中国人民大学潘昆峰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对我国青年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CFA),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内容与方法

该研究的核心目的是:弄清楚大学生迁移特征,以及大学招生是如何影响学生跨地区迁移的。

该研究的分析思路为:通过宏观数据分析,描述大学生就学及就业迁移特征和变化趋势;而后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建立起高校招生名额分配、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两个经济模型,并通过计量分析揭示迁移规律;最后实证探讨政府招生政策与迁移特征的关联,提出政策改进方案。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就学迁移和就业迁移。具体分析内容为:第一,高等教育就学迁移的宏观流场特征及趋势。研究全国各省、各城市大学生的就学迁移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某一地区而言,计算指标包括:该地区学生到全国各地区的迁移量、迁移率,该地区净迁入(出)人数,迁入(出)地区数目等。第二,就学迁移的内在制约因素:高校生源计划分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高校生源计划分配直接影响大学生就学迁移。高校生源计划分配的历史特征是什么,现状怎样,由什么因素制约?课题由历史文献出发,讨论中国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模式,同时,利用实际招生数据,讨论高校对外地招生名额投放规律。第三,高等教育就业迁移与就学迁移的关系研究。讨论前期迁移与后期迁移的关联性,从学生个体选择层面和宏观数量两个层面探索生源计划调控的作用。

该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理论导向下的实证研究方法。具体而言,第一,理论模型与规范分析。该研究建立了高校名额投放的理性选择模型。研究利用“引力模型”的思路,构建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以及学生就学地选择的“引力方程”。第二,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地区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状况及大学生流入流出情况、地区间大学生就学迁移、就业迁移情况做描述统计分析。第三,计量回归分析方法:运用“引力模型”的变形形式,构建解释任意两地间大学毕业生迁移率的回归方程。运用一般线性回归(OLS)方法,考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教育因素及其他公共服务因素对就学迁移、就业迁移的影响。同时,建立个体层次的解释模型,从学历、专业、性别、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地区性偏好等因素探讨就业地选择的内在影响机制。第四,数值模拟方法。提出新的就业迁移数据拟合模型,探讨拟合我国大学生迁移的最适合模型。

二、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课题组将得到以下九大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招生计划调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科举时期。建国后调控手段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计划分配在区域间差异较大、公平性有待提升等一些问题。

第二,招生计划直接影响大学生就学迁移。当前我国大学生就学迁移模式上,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出由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向湖北、江苏等教育大省迁移的总体模式;与人口总体迁移模式不同,大学生跨省就学迁移并未表现出“孔雀东南飞”的迁移模式,向广东和江浙地区的流动不明显,迁移的规模、强度、省际影响力都更均匀。

第三,就学省的高校招生数越多、生源省高中毕业生数越多,两地之间的迁移流越大;省间距对迁移流有负效应,而相邻省之间存在迁移的正效应;各地高校的招生结构对就学迁移有明显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712/900.html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思考评基于大
下一篇:教育学类课程思政育人格局探索与实践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