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关于当前艺术类研究生经典文献阅读问题的思考(2)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阅读不深入,难以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必然欠缺思维深度和新颖观点,写出的论文流于松散、拼凑。若研究生阶段没有形成基本研究能力,即使将来走向

阅读不深入,难以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必然欠缺思维深度和新颖观点,写出的论文流于松散、拼凑。若研究生阶段没有形成基本研究能力,即使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同样难以获得出色成绩。因此,找到正确门径,摒弃浮躁心态,潜心研读,方能在学术研究上不断积累,厚积方能薄发。

(三)先期基础薄弱

良好的基础是下一步学习的保障。很多学生本科时期就没有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以至于研究生阶段也难以显著长进。读研后,一些学生也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试图提升自身研究能力,但却受阻于没有形成有效的阅读方式和习惯,面对浩瀚的文献,而望而却步。文献学和目录版本学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面对科研任务时,不知如何入手,阅读效率低下,对相关文献也做不到分门别类地整理和分析。不能正确地针对科研任务,选择精读和泛读的对象。有些学生自我抱怨本科阶段没打好基础,阅读能力低下,效率不高,虽到研究生阶段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以至于浑浑噩噩延续至今,错过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待到认识到重要性,大把时间已经流失。这样的体会可谓痛定思痛。此类情况并非少数案例,而是成为发生在大多数学生身上的普遍现象。就学生本身意愿而言,他们希望做得优秀,心情也颇为迫切,但要想改变现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是要认清个人现实,理顺心境,刻苦修习。

二、外在环境诱因

研究生不能深入系统化从事经典的阅读,除上述列举的一些主体内在原因外,外在环境所施加的一些现实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外在环境影响可以分为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培养制度的限制因素和他者的态度等。

(一)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

笔者所指的网络文化环境方面的影响,在当下主要体现为网络文化对人的思考和行为模式的改变和塑形。技术的创造者是人类,但技术思维和技术成果一旦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嵌入人类的生活世界,便很容易反客为主,对人的思维和行为形成反作用,甚至导致人的异化。由网络媒介构成的文化环境拥有极为鲜明的双刃剑属性,无论是在文化传播还是舆论影响方面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对研究生求知来说,网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检索途径的便利。在今年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在世界远程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维持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发挥出技术环境在教育活动受阻时很好的替代和弥补作用。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③这似乎很好地证明了后网络发展的重要性、上升性和普及性。实时、快捷、信息量大,这些传播特点已经成为人们难以抗拒的网络文化优势。毋庸置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当今发展新形势下的诸多难题。但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好处的时候,也应该时时提防它可能给人带来的消极效应。网络时代不仅呈现为信息大爆炸,同时也导致了知识的碎片化的现实。每天的手机阅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各种价值观衍生的图像、声音和文本信息,泥沙俱下,冲击着受众的感知,人们的知识认知和价值立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被消融和解构,然后在一遍遍地经历重新建构、再次解构的状况。这正如美国著名媒体人安德鲁·基恩在他的著作《网民的狂欢》中所说的那样,“Web2.0革命真正带给我们的是:生活中肤浅的观察而非深刻分析,无聊至极的观点而非深思熟虑的判断。信息世界已经成为成千上万的博主同时在网络上发布自己信息的天堂。”④

的确,越来越多的网络博主的个人意见在引导着大众的舆论导向。这一群体中当然不乏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不乏三观不正的角色。网络同时向精英和普罗大众开放,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皆可借助其满足自己的传播欲望,并收割网络带来的各种形式的利益。网络文化的冲击力之强,不要说处于学习阶段的青年学生,即使人生阅历丰富,价值观稳固的中老年群体有时也难以抗拒。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青年学生表现得焦虑和迷茫,难以形成理性的认知体系。

当下的研究生大脑系统被网络碎片化信息占据着、割裂着,活在虚拟空间,难以自拔。这些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下的阅读方式被美其名曰“微阅读”,有人认为:“微阅读平面化、零散化、即时化的阅读方式,不可控性和多变性的阅读行为,冲击着传统媒介文化的纵深度、系统度和历史感。”⑤在这种所谓“微阅读”大行其道的氛围下,研究生经典文献阅读的欲望和执行力在潜移默化中被消解。对他们来说,回归书桌,静心研读那些体量可观、语义深奥的典籍已经颇有难度。导师布置的经典书目任务被拖延、被敷衍,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也不能完整阅读几本书,甚至查资料时,对有些文献也仅是浅尝辄止,只限于浏览个大概内容,极少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深究。遇到写作任务,习惯于复制粘贴,形成图省事、走捷径的功利意识,逐渐形成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安德鲁·基恩早就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出这一现象的原因,他指出:“在web2.0时代,复制和粘贴变得异常容易,这给年轻一代中喜欢盗取他人智力成果的人提供了便利。利用复制和粘贴技术去拼凑一篇文采华丽、观点新颖的‘独创’文章变得易如反掌。”④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727/925.html



上一篇:浅谈合唱教育在中小学音乐中的作用及意义
下一篇:陕台音乐文化交流对推动两岸青年文化认同的研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