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等教育论文_新中国70年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历史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负担 (二)教育政策 (三)减负政策 四、相关文献综述 (一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负担

    (二)教育政策

    (三)减负政策

四、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减负研究

    (二)国内减负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分析法

六、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中国70年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历史变迁(上)

一、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主的政策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6)

    (一)减负政策出台背景

    (二)减负政策内容分析

二、以减负减质为导向的政策受挫停滞阶段(1967-1977)

    (一)减负政策出台背景

    (二)减负政策内容分析

三、以缓解升学压力为主的政策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2)

    (一)减负政策出台背景

    (二)减负政策内容分析

第三章 新中国70年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历史变迁(下)

四、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政策稳步提升阶段(1993-2000)

    (一)减负政策出台背景

    (二)减负政策内容分析

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的政策精准发展阶段(2001-2013)

    (一)减负政策出台背景

    (二)减负政策内容分析

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2014-至今)

    (一)减负政策出台背景

    (二)减负政策内容分析

第四章 新中国70年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变迁逻辑分析

一、在需求和利益交互博弈中形成减负共进主体

    (一)政府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家庭层面

    (四)社会层面

二、以渐进性边际改革为主,强制性为依托的变迁方式

    (一)强制性变迁

    (二)渐进性过渡

    (三)边际性改革

三、政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变迁逻辑

    (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二)“公平与效率兼顾”的价值取向

    (三)“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新中国70年中小学减负政策的反思

一、减负政策必须顾及的若干重要影响因素

    (一)减负政策与传统科举考试文化观念

    (二)减负政策与资源配置失衡

    (三)减负政策与社会用人机制

    (四)减负政策与教师减负

二、减负政策何以乏力

    (一)减负政策朝令夕改,时效性短

    (二)减负政策老调重弹,缺乏新意

    (三)减负政策监督乏力,问责缺失

    (四)减负政策零散,不成体系

三、完善减负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学理研究,奠定减负政策理论基础

    (二)建立健全统筹兼顾的减负长效治理机制

    (三)建立健全减负政策问责和监督评估机制

    (四)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多方联动的协调机制

参考文献

一、年鉴类

二、著作类

三、论文类

四、报纸类

五、外文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章摘要: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自1954年颁布第一条减负令以来,大大小小的减负政策层出不穷,回顾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颁布的中小学减负政策,可以将减负政策的发展历程分为六个阶段: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为主的政策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6)、以减负减质为导向的政策受挫停滞阶段(1967-1977)、以缓解升学压力为主的政策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2)、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政策稳定提升阶段(1993-2000)、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依托的政策精准发展阶段(2001-2013)、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政策可持续发展阶段(2014-至今)。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减负政策的变迁逻辑:在需求和利益的交互博弈中形成减负共进主体、以渐进性边际改革为主,强制性为依托的变迁方式、政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变迁趋势。反思减负政策的发展变迁历程,发现影响减负政策的几个重要因素:传统科举考试文化观念、资源配置失衡、社会用人机制、教师减负。归纳概括出减负政策何以乏力的主要原因:减负政策朝令夕改,时效性短;老调重弹,缺乏新意;监督乏力,问责缺失;政策零散,不成体系。由此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加强学理研究,奠定减负政策理论基础;建立健全统筹兼顾的减负长效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减负政策问责和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多方联动的协调机制。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1110/1029.html



上一篇: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_教学理论的美学意蕴—
下一篇:外国语言文字论文_基于积极情感的职高生英语口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