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发展教育的机智①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 教育学在欧洲大陆和中国传

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

教育学在欧洲大陆和中国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中不仅意味着“教”,还意味着“育”。教育学本质上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技术。然而,研究者通常以一种实证的“科学”的方式处理和研究它。我们需要回到人类所体验的生活世界来寻求新的教育见解。

教育体验可以开启理解,恢复“体知”对生活世界的感情。教师知道,课堂教学可以被预测、计划和管理,以更好地提高成绩。但好的教师还知道,课堂教学中的某些部分永远无法被计划和预测。教师有时候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应对突发事件。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情境,教学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特殊的素质:一种融入身体的敏感性、一种临场行动的教育机智与智慧。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文献往往特别注重新的课程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教育技术的获取及培训,而忽略了某种教育敏感性和智慧的培育及养成。

童年早已悄然而逝,眨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已是一名小学老师的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整天忙碌着。然而,闲暇之余,却常不免双手托着两腮,不无留恋地回忆着充满欢笑的童年足迹。尤其有那么一件事,令我难忘,甚至影响着我的教师生涯。

那是小学四年级的一次语文测试,一向自信的我满以为定能考取前三名。可成绩通报下来,却与我的预想差了一大截。当试卷发下来时,我发现一个十分的题我原本是能做出来的。考试时为什么那么粗心呢?强烈的虚荣心驱使我拿起橡皮,擦去错误的答案,填上正确的答案,然后竟颤抖着拿着试卷让老师帮我加上分数。当时慈祥的李老师没点破我,还若有所悟地说:“哦,或许是我错了,有错就改嘛。”他帮我加上了分数,还加了一句话:“人就该诚实,对吗?”分数加上了,可老师意味深长的话却着实让我不安了一阵子。当然,最后我还是向老师坦白了事情的前前后后。

当时作为学生的我对老师那种教育学生的方法真是佩服至极:能于无形之中教育学生诚实的人,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学生自己领悟。从那件事以后,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变得崇高而伟大。今天的我也已是一名老师,那件往事一直鞭策着我做一名好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做人。

也许,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很多人看来不足为奇。我却觉得十分好奇:这个孩子为什么将这么一件“小”事记得如此清晰?这个老师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一个学生从座位上走出来,来到老师的办公桌前,说老师改错了,希望老师给自己加分数。这样的故事太常见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小”事。这位老师睿智而敏感的回应对孩子产生了正面的、长久的积极影响。可是,这样做公平吗?对其他的孩子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如果这是一个高风险的决定性测试,这种做法显然是有违教育公平的。可如果是一个小小的单元测试又会怎样呢?公平与否看来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一个机敏智慧的老师对“公平”内涵的把握是十分细腻的。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那就是,这位老师敏锐的处理方式对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但如果这个孩子是一个“厚脸皮”的孩子,这样做的结局又会如何呢?这位老师的行动是有意的吗?还是有意似的无意?抑或是无意似的有意?一位好的老师不可能记不住自己批改过的作业。学生拿着修改过的试卷让老师改分数,手也在颤抖,敏感的老师很容易发觉。

智慧的老师有这样一种本事:能够非常细腻地理解这个孩子在这个时候的体验,从而即刻回应“对这个孩子,此时此刻我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这一问题。

回到我曾经上过的小学,那一幕又清晰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永远也忘不了。

那是一堂数学课。王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解释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讲完之后,王老师问我们还有没有问题,如果有的话,就提出来。我猛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觉得很好,于是举起了右手。

“王老师,为什么‘射线’只有一点而不是两点呢?”我歪着头,认真地问道。提完问题之后,我对我的问题很是自豪,期望老师能够表扬我动脑筋了。然而,整个教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接着,我听到同学们的嘘声。我感到不安了,希望老师能够快点儿给我答案。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128/547.html



上一篇:钱穆的养生方法
下一篇:再学《教育学》后重新入手汽车专业课实训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