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学教学的探索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目前,山西省已开始使用马工程教材开展教学,但关于在《教育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尚属空白,相关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因此,本文通过辨析“课程思政”发展的内涵,阐

目前,山西省已开始使用马工程教材开展教学,但关于在《教育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研究尚属空白,相关研究显得极为迫切。因此,本文通过辨析“课程思政”发展的内涵,阐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为《教育学》“课程思政”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思政课程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产生和发展则与“思政课程”紧密相关,二者有何关系?有何区别呢?根据我国的探索经验,“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思政课程的改革经验,其本质都是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普通高校的思政课程只覆盖大一和大二年级,时间短覆盖面积较小,而“课程思政”打破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孤立的关系。具体而言,“课程思政”的发展经历了从思政课程中产生,从隐性课程到显性课程的发展路径。

本文认为,“课程思政”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根本方向,通过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狭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思政课程”之外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的对象为狭义的“课程思政”,包括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要素、使用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一系列内容。

二、“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学》教学的意义

《教育学》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高校的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均有开设,该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具备教育专业理论和知识,更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辩证唯物主义观等,是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实现“三全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载体。

但是,目前《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如重知识轻德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模式落后、理论型课程改革难度较大等。整体而言,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内涵、方法、模式、要素等相关研究都尚未起步,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与“课程思政”的总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学》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培养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者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高校,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的教育工作者,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为人师表”,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是教育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在课程教学中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和理论,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熏陶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素养

在21 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道德危机,师生关系淡化、教师虐待学生、教师违纪违法等事件并不是偶然现象。通过将“课程思政”渗入《教育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热爱我国教育事业、依法治教、爱岗敬业、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终身学习,具备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高尚情怀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为未来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高校教师都认为传授知识与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认为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传授专业理论和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而不是开展“课程思政”;认为二者是相互排斥的、是不可融合的关系,找不到路径和教学方法去实施“课程思政”。但是,“课程思政”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理论,价值观等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路径与专业理论和知识相融合,如教师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理论和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加了解我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路径、改革趋势等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育专业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

[2]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王玉生.“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思政的两个生成路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9(02).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305/632.html



上一篇: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
下一篇:高等师范教育学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