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自由的游戏不等于自主游戏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阶段幼儿园进行得热火朝天的自主游戏,强调教师要放手,给予幼儿自由,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场地、玩伴、内容、玩法等。那么,自由了的幼儿就一定会自主游戏吗?自由游戏

现阶段幼儿园进行得热火朝天的自主游戏,强调教师要放手,给予幼儿自由,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场地、玩伴、内容、玩法等。那么,自由了的幼儿就一定会自主游戏吗?自由游戏就是自主游戏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一、辩证理解自由和自主的关系

自由和自主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若教师不能辩证地看待自由和自主的关系,就必然会在实践中难以定位自己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角色,束缚了自己适时推进幼儿游戏的脚步。

(一)什么是自由

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由”是“由于自己”的意思,即“不由于外力”,自己做主。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层面上,自由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不受他人的强制干涉。但是,自由绝不是没有边界的为所欲为,而是时时刻刻与规则相伴而行,规则是社会和群体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要求和保障。自由有其内在的精神属性,在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环境中很难独立存在,需要与规则相伴而行。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强调“自由和平等”,若没有“公正和法治”作为保障,自由和平等则难以实现。若能正确理解自由和规则的关系,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就能处理好“管”与“不管”,教师也能科学把握如何“放手”幼儿的自主游戏。

《自由是什么》[1]一书对自由发出了一系列追问:自由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别人能限制你的自由吗?每个人都能享有自由吗?自由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具有哲学意蕴,难以回答,但是对于教师思考和理解幼儿的自由游戏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具体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生活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一起思考“你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吗”,如“我们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吗”。诚然,每个人都期待自由的美好,但自由是有限度、有边界的相对自由。自由会受到个体能力、获得信息的制约,也会受到自身所处的外界环境的制约,尤其会受到社会文化要求的制约。

(二)什么是自主

《辞海》对自主的定义是“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邹晓燕和曲可佳在《学前儿童自主性的发展与促进》中,将自主性界定为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以达成目标的行为倾向。自主性是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的有机统一,自我依靠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相对地不经常寻求别人的帮助,与此相反的是依赖;自我控制是指能够主动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愿望,调节自己的行为,与此相反的是任性;自我主张是指能够相对地自己做主,不受他人的影响和支配,与此相反的是从众[2]。综合文献资料,自主的含义应包括以下几点:

1.独立照顾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一个具有自主性的人,首先是能够独立生活的人,生活自理是对自主的最基本要求。缺乏自主性表现为对别人的依赖,儿童在生活中尽管很多时候需要依靠成人,但是即使不到一岁的婴儿也仍然渴望独自吃饭、走路,充满热情地想要尝试自己能做的事情。

2.自我判断,拥有独立观点。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儿童是拥有独立学习能力和认知潜能的独立个体。虽然,儿童最初的学习是依赖于对周围人的观察和模仿,但是儿童仍然会对周围世界形成自己独有的认识,具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儿童的认识既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群体特点,也有个体的显著特点。

3.独立做出选择和决定。个体能否在行动的过程中独立做出选择和决定,是个体存在的价值体现。个体是否具有“存在感”,并不在于个体是否在场,而是在于个体是否拥有选择的自由和决定的权利。

4.独立制订计划并推动行动进程。个体具有自主性,还表现为个体在行动的过程中能制订目标,并围绕目标持续地推进自己的计划,如查找信息、使用工具和材料、发现并解决问题。

5.独立调控行为过程。生活中儿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小组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使用工具和材料无法完成游戏任务等。儿童需要不断打破自己的原有认识,重新做出选择,选择新的方法继续尝试。独立调控行为的过程,是幼儿自主性的重要体现。

6.独立制订活动规范,并依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作为自主发展的个体,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不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还应该自主地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因为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存在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既包括按照既定规范行动,也包括在自主活动中幼儿群体制订规范,并相互提示按照规范行动。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622/847.html



上一篇:论教育学的文明立场一种基于生命关系视角的分
下一篇:成人道德教育的目的指向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