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鲁洁:教育是得以获取永生的事业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陆杰为人低调,只见过她几次。每次她都坐在会议室里,静静地听着。 ——编辑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卢杰先生在家中安详离世。坏消息来了,我感到非常

陆杰为人低调,只见过她几次。每次她都坐在会议室里,静静地听着。 ——编辑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卢杰先生在家中安详离世。坏消息来了,我感到非常难过。是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她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以及无形无相的大德大义的??道德境界,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和人生的目标。

作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我一直把她的教诲作为我的座右铭。 1993年在《社会科学家》杂志上发表文章《教育是教师生命的永恒延续》。文章中有几段:“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可以获得永生的事业。因为他(她)在不断地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个性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过程中,自己的生命可以永远延长。” “理想主义,不需要鼓掌,你要知道理想主义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们永远需要它。它。” “当人类的心被交换原则和物质欲望冷却时,剩下的热量已经不多了。当温暖在外星人的沙漠中普遍消失时,可能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再次呼吁激情和爱的回归。戏剧性回味。”我把这几句话抄在记事本的扉页上,总能激励自己前进。

1978年在江苏教育学院工作后,在她的照顾下,我被借调到教育系任教,1977年、1978年、1979年在数学系为学生讲授公共教育课程。上课和学习,我有机会听了她为教育部1978年学生开设的教育原理课程。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很枯燥的课,但她讲得津津有味,充满哲理和智慧。授课视野敏锐,视野开阔,见解独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表达高深,体现了她的境界和功力,达到了众多学者教授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达不到。我认真学习,认真做笔记,想把每一个字、每句话都记录下来。当时,1978年的一些同学一时写不下去,于是下课就借我的笔记来填补空缺。在课堂教学中,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研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 1978年的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育学者。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她开办《教育学原理》课程时,正在我国探索和构想一套全新的现代教育学体系,为她主编《教育学》奠定基础。教育专业的学生。她在德育理论领域独树一帜。她与东北师范大学王凤贤教授合着的《德育新论》作为《当代教育新论》中的重要著作,在德育理论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没想到,她带领并邀请我参与了这本书的写作。在她的指导下,我撰写了“学校德育管理”一章。参与写作工作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德育理论研究的热情和兴趣,为我以后的学校管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教育生活多次得到她的关心和爱护。 1980年代和1990年代,任教育系主任时,她和陈岚书记多次与江苏教育学院领导协商,解决系系人才问题,调我到南京师范教育系任教大学。没有一个工作需求是成功的。后来,我被调到参加德育博士点建设,但没有成功。

在她和班华教授的指导下,我于1984年4月在《教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道德形成的内在规律简析》一文。为《我国教育学的思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必须解决的问题》。她还推荐我参加了原国家教委师资培训司组织的《教育指南》的编写工作。从中我结识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如黄骥、瞿宝葵、叶澜等,从中学到了很多。锻炼。她告诉我,学习要耐得住寂寞,坐在板凳上,有明确的目标,确定自己专业研究的方向。她还经常提到爱因斯坦的名言:“无论时代潮流和社会风俗如何,人们总能凭借自己的高尚品质,穿梭于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路。”这些教导留给我。印象很深。在她的指导下,我从教育学和德育理论的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学校管理和校长研究。 1993年编写出版《校长研究》一书,是她与刘福年先生共同主持的《当代教育新论》之一。

在我的生活中,她对我的爱是难以言喻的。 1999年5月,应江苏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写了《教育现代化纲要》一书,敢于请她写序。她很少为别人做序,但这一次她破例,心甘情愿地答应了。 1993年至1997年,江苏教育学院承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根据项目要求,需要在全国培训近300名骨干校长。本人负责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决定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任教。她很少在校外兼职,我本着尝试的心态请她给培训班的校长做学校德育专题报告。没想到,她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讲课在培训班引起了很大反响。从这些事件中,充分体现了卢杰先生对青年同志和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zonghexinwen/2021/0902/965.html



上一篇:第二届“新师范+教育信息化2.0”高峰论坛在岭南
下一篇:教育子女不打不骂,看看万石君治家有法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