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教育学家石中英:“唯分数论”大大影响青少年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既体现在对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价值观缺乏一致性,就会导致青少年学生陷入价值观迷茫状

“这既体现在对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如果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价值观缺乏一致性,就会导致青少年学生陷入价值观迷茫状态,甚至出现教育界常说的‘5+2=0'的怪现象。”石中英称。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学生中时有发生的极端案例和普遍存在的失败焦虑,症结何在?中国教育如何突破考试围城,进入分数之上更宽阔的天地? 2月28日晚,教育学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演讲《分数之上》,指出价值观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呼吁家长、教师及评价体系一定要从“唯分数论”的泥潭中走出来。

“‘唯分数论'大大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石中英指出,价值观教育仍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这背后存在五大原因:一是人们对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人们对价值观形成和价值观教育的规律认识不够;三是不同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在开展价值观教育时的一致性不强。四是价值观教育的成效难以衡量;五是父母和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能力建设不够。

“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能把考试考好,是对我爸我妈的唯一意义。”一位残忍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的名校大学生在庭审中谈到亲子关系时这样说道。石中英指出,这一“分数至上”的认识并非特例。在这种“唯分数论”的狭隘的学习目标观的引导下,孩子在全力以赴获得理想分数、升学机会和大学生身份的同时,缺失了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尊重、对母亲的感恩和同理心、对自身价值观的反省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

石中英呼吁,家长们一定要从“唯分数论”的泥潭中走出来,停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贬低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们觉得考试的分数是他们对于父母的唯一意义所在,把孩子当做一个完整的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人来对待。老师们要基于教育的初心使命,来一场深刻的教育价值观的大讨论,深刻反省和批判“唯分数论”等错误的教育价值取向。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负起责任、不折不扣地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不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育价值生态。

石中英指出价值观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块短板。视频来源:人文清华

石中英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演讲《分数之上》。人文清华供图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zonghexinwen/2022/0713/1169.html



上一篇:探析李可染山水画之“师”
下一篇:著名教育史学家孙培青逝世 考研学生缅怀:读了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