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高分高能VS高分未必高能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认为分数高就是能力强,上名校就是学习生涯最重要的事。可中国教育的“唯分数论”历来都被人所诟病,书本知识与现实世

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优异,认为分数高就是能力强,上名校就是学习生涯最重要的事。可中国教育的“唯分数论”历来都被人所诟病,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脱节,综合能力的缺乏都让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无所遁形。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状况的矛盾日益激烈,高分与高能的关系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高分到底是不是高能的体现呢?

正方观点

高分=高能

高分是指学生在学习阶段取得的好成绩,这个概念是十分广泛的,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度过,分数将会伴随其一生。所以分数不仅仅是在学校取得的一个数值,更是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而高能即在某些方面高于其他人的技能。这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分等于高能,是高能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其相关能力的重要依据。具体理由如下:

1.狭义上的高分是指考试中获得的优异成绩。很多人所认为的考试主要是考察书本上的知识点。具体地说,就是把一学期的课程内容拿出来让学生作答,只要认真准备就能拿高分。但实际考试所要考察的是:记忆力、注意力、语义分析、联想能力、图形和空间认知、逻辑推理等等,以上构成了能力的核心要素。所以考取高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其较强的学习能力。

2.只有正确的,具有生命力的事物才能在历经沧桑后保存下来,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制度,一直都沿袭着以分数来选拔人才的惯例,分数作为一种对能力的衡量工具流传至今,必然有它的合理性。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千百年的时间已经证明,分数是能力的体现。

3.在社会上确实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但现在的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高分低能”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而是往往将“高分低能”当做逃避学习的借口。其实看待事物应该看到它的普遍性,要想获得更好的教育,需要高分来体现能力。例如修建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詹天佑,正是以高分通过了清政府的选拔,进而成为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为他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反方观点

高分≠高能

中国教育的“唯分数论”历来都被人所诟病,高分不等于高能,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严重脱节,综合能力的缺乏都让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无所遁形,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状况的矛盾日益激烈。分数只是应试教育下试卷成绩的一种体现,而我们现在课本所学的大多数是理论性知识,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机械的技能。而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高能是一种特殊能力,是指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二者在根本上存在差异,原因如下:

1.从能力的本质来看,学生的能力评价,包括知识积累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道德品质、身心素质等。其中道德品质良好是高能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再高的分数,也无法为社会所用,而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都不是单纯具体的分数可以衡量的。

2.从社会历史来看,中国古代有成千名状元,但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的却寥寥无几。相反,很多杰出的人没有取得高分,但却拥有高能。雷锋同志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被人们代代相传。毛泽东同志早年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师范学校,但后来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从社会现状来看,中国人口数量庞大,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只能凭借分数高低这种简单片面的方法选拔人才。应试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导致学生思维的单一性,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联系实际与解决创新。多少学生乃至大学生无自立能力,无实际工作能力,无社会交往能力,高分不仅不等于高能,有时甚至还会导致低能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高分甚至抑制了高能的发展。而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实践教育,这正说明,应试教育下的分数与能力相背离。

分数体现了一名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衡量有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但绝不能为了追求高分而忽略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习不是为了高分,高分只是个人学习的附属品,最多代表理论知识比较好;真正的能力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这其中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只有将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知识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0/0807/381.html



上一篇:《论可能生活(第2版)》
下一篇:书法作品鉴赏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