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人口学学科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向度基于(4)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中国,人口学作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一起成为社会学的四大组成部,其中的人口学则和社会学、社会管理

在中国,人口学作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一起成为社会学的四大组成部,其中的人口学则和社会学、社会管理、社区工作、地理学、公共管理等密切相关,因而具有了交叉学科的性质。

因此,从人口学学科队伍建设上,需要立足于构建丰富并多元的人口学交叉学科研究平台,以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加入到人口学相关议题研究中来。可喜的是,目前人口学学科在你中国的发展已经初步显现出一些特色,在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综合的层面相结合。比如,中国某985高校立足于人口学学科平台,在博士层面设有人口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老年学博士学位点,在本科教学层面则专门设立人口与社会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上海大学于2015年11月成立亚洲人口研究中心,其将承接原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元中心”的职能,旨在将该中心建设成为新的亚洲地区从事人口研究、交流、与培训的区域研究中心。其次,我们也可看到现有的中国相关人口研究机构中,研究人员开展人口研究既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注重其在重大社会问题上的应用研究,并且本系统上下联动与各部门单位之间互相联动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

人口学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研究范围的扩展。要提高人口学的地位,首先要跳出传统人口学的研究范围,不能只是研究一些人口现象本身,还要研究社会因素对人口内在变化的决定作用,以及人口内在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尽管一些学科在研究自己的问题时也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人口现象,目前还没有哪个学科在以人口现象为中心的同时,对这种人口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做深入系统的研究。正是这种研究使人口学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学科地位。

中国除了人口学、历史人口学和人口统计学等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外,人口经济学、社会人口学、数理人口学和人口地理学等学科体系与日趋成熟的西方相应学科的理论体系相比尚有差距,而地域人口学、生物人口学、生态人口学、政治人口学和家庭人口学等人口学分支学科的研究还处于初创阶段,中国人口学学者应大胆借鉴西方某些科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既善于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口发展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先进的理论研究,又敢于对西方人口学理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理论创见,扩大人口学科体系的研究领域。

①郝虹生、陈功:《中国的人口研究与〈人口研究〉二十年》,《人口研究》1998年第5期;田雪原:《中国人口科学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吴忠观、刘家强:《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财经科学》2002年第6期;叶文振、石红梅、陆洋:《中国人口学科的发展与挑战》,《人口研究》2009年第6期;翟振武:《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郑晓瑛:《对人口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

②Rowland, D. T. Demographic methods and concep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6.

③邬沧萍:《人口学在21世纪是一门方兴未艾的朝阳科学》,《人口研究》2002年第1期。

④梁在:《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⑤Xie Y. Demograph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2000, 95(450),;曾毅:《人口分析方法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页。

⑥郭石明:《基于学科的大学组织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宣勇:《基于学科的大学管理模式选择》,《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4期。

⑦孙绵涛、朱晓黎:《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⑧陆军、宋筱平、陆叔云:《关于学科,学科建设等相关概念的讨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宣勇、张金福:《学科制:现代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制度的创新》,《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⑨这些单位一方面可能是专门的人口学教学科研机构,比如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也可能是涵盖了专职人口学教学科研人员的其他学院机构,比如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⑩此数据与真实的教科人员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少数人口教育科研机构的师资页面更新速度迟缓或文本资料不全之故。虽有此误差,文章后续的分析还是以此数据为准。

侯佳伟:《1977-2009年人口学CSSCI期刊论文作者统计分析》,《人口研究》2010年第3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qikandaodu/2021/0518/793.html



上一篇:社区学习共同体开启普通民众幸福生活新窗口
下一篇:中国人口转变理论趋向与教育学诠释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