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谁的教学不迷茫?一位名师走出教学“高原期”的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每个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阶段,称为“高原期”。 该如何走出“高原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呢? 来自山东的名师孙明霞说,“谁的教学不迷茫

每个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阶段,称为“高原期”。

该如何走出“高原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呢?

来自山东的名师孙明霞说,“谁的教学不迷茫?”。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孙明霞老师和她的这位朋友的成长故事吧!

谁的教学不迷茫?一位老师的真诚拜访让我想起自己

一天晚上九点半了,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我是肥城的历史老师李海军,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您的《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和《心与心的约会--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两本书,感觉您的教育追求和我的追求一致,非常想买来读,可惜网上没货了,不知您手头是否有多余的书可以卖给我?”我回复他,书送有缘人,不用买了,有机会给他捎去。他马上回复信息,希望书上有我的签名,并问我周末有没有时间,想和我交流一下。

周末白天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我们约了傍晚在一家环境相对安静、优雅的餐馆吃饭。

还没上菜,他拿出了一沓厚厚的资料--他从网上找到的关于我的资料和我的书、我的文章,还有部分朋友写的读后感。

他告诉我,他最近一直感觉很迷茫,似乎进入高原期了,不知道自己的课堂应该朝怎样的方向走。他不愿意只是教给学生考试用的历史知识,那是很无趣的,希望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对生命的热爱。

看到他手里那一沓资料,想到他的真诚拜访,我既感动又欣喜,也很惭愧。感动于他是如此的用心和好学,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他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正是很多老师所欠缺的。没有人逼他去学习,去看书;没有领导派他出来找老师交流,但他却主动联系,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

饭菜上来了,李老师顾不上吃,问了我一连串问题:“您说我现在读点什么书好?您是怎么读书的?您是不是很早就对自己读书有规划?您觉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有生命的课堂?”

我把口里的食物咽下,告诉他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状态,如何开始读书,有哪些收获等。

我讲了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了解到李老师成长的轨迹。

迷茫来自不满足,实现从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李老师思考更多的是怎么教好学生,怎么提高学生的成绩,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自己也有成就感。但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师,空余时间总喜欢读点书,写点文章,琢磨自己的课堂,参加过各级课堂教学和论文评比活动并获奖。

这在普通老师中算是了不起了,但他始终感觉不满足--不是对荣誉的不满足,而是感觉有很多教学困惑没有解决。于是,就经常找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李主任交流,得到了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他还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位大学的历史系教授,经常向教授请教教学中的问题,教授也毫不吝啬地给予他帮助。

有一天,李主任听过他的课后对他说:“你读了不少教学方面的书了,今后应该多读点教育理论方面的书,让教学向教育转变。”

“教学转向教育?”他感到诧异:教育不就是教学,教学不就是教育吗?当老师不是教好学生就行了吗?他陷入了迷茫中,始终找不到头绪。

一次周末无事,他信步走到家附近的一家邮局,跟工作人员要来了订阅报刊的目录,于是,订阅了十多种教育类期刊,也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根据刊名订了再说。

他订阅的期刊陆陆续续地到了。每拿到一期杂志,他就迫不及待地翻阅--有的文章是很容易读的,有的却读不懂。读不懂的就翻过去,读能读懂的,这样他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阅读的刊物。他说,订了那么多种刊物,并不是每种都能带来启发,但即便有一两篇文章能让他产生新的思考,也感觉很值。

在阅读了一年多的教育杂志之后,终于明白,教学不是教育的全部,教学不能替代教育。他开始思考教学和教育的关系,并努力把教育融入历史教学中,尝试用那些书本上的理论来解释自己的课堂,也从未停止笔耕,把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记录下来,每年都会有几篇文章发表。在20 年全市的创新教师评比中,他被评为创新教师,并在全市的骨干教师培训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而我恰好是当时的主持人兼点评人。

他说,那次会后本想跟我交流一下,但看我匆匆离去,就不好意思跟我打招呼了。他回去后依然读书、思考,但依然迷茫--虽然提出要构建高中历史生命课堂,但该怎么落实在课堂上?他说我的书名如一束光,一下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课堂究竟该怎么走。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网址: http://www.zgjyxkzz.cn/zonghexinwen/2020/0809/384.html



上一篇:2018《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北京举行
下一篇: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方法改进路径

中国教育学刊投稿 | 中国教育学刊编辑部| 中国教育学刊版面费 | 中国教育学刊论文发表 | 中国教育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